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—— 這些民族宗教政策法規(guī),你知道嗎?
什么是民族?
民族是人們在歷史發(fā)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有共同語言、共同地域、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(xiàn)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(wěn)定的共同體。
黨的民族政策主要內容有哪些?
什么是民族團結政策?
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是黨的事業(yè)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,漢族離不開少數(shù)民族,少數(shù)民族離不開漢族,少數(shù)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,全國56個民族結成一體,誰也離不開誰;各民族人民要互相信任、互相尊重、互相支持、互相學習、互相諒解,各民族只有同呼吸、共命運、心連心才能實現(xiàn)共同的繁榮與發(fā)展。
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?
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,不論人口多少、歷史長短、發(fā)展程度高低,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律平等,不允許對任何民族進行歧視和壓迫,不論是聚居還是雜散居的各民族,均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。
什么是民族區(qū)域自治政策?
在國家統(tǒng)一領導下,在少數(shù)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(qū)域自治,設立自治機關,行使自治權。這是我們黨從中國國情出發(fā),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,也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。
民族團結政策的內容主要有哪些?
一是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;
二是維護和促進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;
三是各民族人民共同促進國家的發(fā)展繁榮。
民族團結中“五個互相”是什么?
互相信任,互相尊重,互相學習,互相幫助,互相諒解。
民族工作中所強調的“五個維護”指什么?
維護社會主義民主、維護社會主義法制、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、維護祖國統(tǒng)一、維護民族團結。
什么是宗教?
宗教是人類社會發(fā)展到一定階段的社會歷史現(xiàn)象,是人們的一種信仰、一種世界觀。宗教不僅僅是一種信仰,還是一種社會實體、一種社會力量,包括宗教行為、宗教活動、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組織等。宗教有其產生、發(fā)展和消亡的過程,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還將長期存在。
我國有哪些宗教和宗教團體?
我國主要有佛教、道教、伊斯蘭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五大宗教。五大宗教的全國性宗教團體有中國佛教協(xié)會、中國道教協(xié)會、中國伊斯蘭教協(xié)會、中國天主教愛國會、中國天主教主教團、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、中國基督教協(xié)會等。各宗教團體按照各自的章程選舉、產生領導人和領導機構。各地根據(jù)本地區(qū)實際情況也相應成立地方各級宗教團體。
宗教工作的四條重要原則是什么?
一是我國憲法規(guī)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;
二是我國宗教堅持實行獨立辦教的原則;
三是我們堅持政教分離的原則;
四是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。
什么是正常宗教活動?
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進行的符合國家憲法、法律、政策,以及自治區(qū)宗教事務管理條例、規(guī)章的宗教活動,例如誦經、禮拜、祈禱、講經、封齋等活動。凡是違反這些法律、法規(guī)、政策的宗教活動,屬于非法宗教活動。
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容是什么?
(1)尊重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,堅持權利和義務的統(tǒng)一;
(2)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、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;
(3)各宗教一律平等;
(4)實行政教分離的原則;
(5)國家保護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;
(6)中國各種宗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,實行獨立自主、自辦教會和自治、自養(yǎng)、自傳的原則;
(7)無神論者和有神論者要相互尊重。
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?
宗教信仰自由,是指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,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;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,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;在同一宗教里,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,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;有過去不信教現(xiàn)在信教的自由,也有過去信教現(xiàn)在不信教的自由。信教與不信教的公民,在政治上是平等的,都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。
宗教活動必須遵循的原則?
(1)遵守國家的憲法法律法規(guī);
(2)維護國家統(tǒng)一、民族團結和社會穩(wěn)定;
(3)遵循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;
(4)不得妨礙正常的工作、生產、生活秩序,不得損害公民的身心健康,危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權利;
(5)不得擅自組織進行跨地區(qū)宗教活動;
(6)必須按照歷史傳統(tǒng)沿襲下來的禮儀和習俗進行;
來源:學習強國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